您好,云南供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

行業新聞

省供銷合作社:踐行為農初心 助力鄉村振興

李承韓  饒俊華
       腳上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了多少真情。在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全省供銷系統聚焦主責主業,盡銳出戰,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貢獻。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作為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立足“服務‘三農’”這一初心,充分發揮供銷系統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等優勢,以更加有力的舉措,聚焦“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凝聚起強大的“供銷”力量。
       發揮行業特色優勢 加強合作社帶動作用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供銷社服務“三農”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載體。作為服務“三農”的生力軍,供銷社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按照“發展 規劃 提升”的思路,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強化帶動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永仁縣永興鄉佳佳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故事就是一個縮影。
       從2014年5戶養殖戶共同發起成立永興鄉佳佳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到成立永仁佳佳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佳佳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茂琴的初心沒有變,就是要帶著老百姓們一起發展致富。楊茂琴帶領合作社主動承擔幫扶永興鄉各村委會的責任,以產業帶動為方向,以項目合作和培育優勢特色產品為突破口,以提供人才、資金、信息、管理、科技等方面的服務為切入點,真正把合作社的觸角延伸到永興鄉,并不斷壯大合作社經濟組織。
       如今,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合作社成員發展到了174戶。5年來,黑山羊養殖規模從原來的900多只發展到現在的19000只,共外銷13000只,累計銷售金額達1500萬元。
       無獨有偶,保山市隆陽區通過打造“隆陽鄉耕”品牌作為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及打造“隆陽鄉耕”112服務中心平臺,有力推動了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以潞江鎮三達地果蔬專業合作社為例,該社以三達地村、曼海村兩個冷庫為中心,基本覆蓋了半徑100公里的冷涼山區,依托“隆陽鄉耕”平臺,日銷售額已突破9萬元,2020年總銷售額7700余萬元,2021年計劃達到1億元,合作社社員每畝地半年可獲收入1.5萬元至2.2萬元,產業幫扶作用顯著。
       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在農村,鞏固、加強、健全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體系,對助力鄉村振興十分重要。通過引導群眾加入合作社,培訓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加強對合作社的引導和管理,全系統發展的農民合作社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全省供銷系統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底,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累計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22781個,其中聯合社476個,入社成員147.89萬個,出資額達283.3億元,服務帶動農戶189.21萬戶。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發展農民合作社數量占全省發展數量的近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各地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模式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探索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工作思路,合作社發展范圍從傳統的種養業不斷向農、林、牧、漁、農機、農技、公共服務、消費,土地流轉、托管等領域拓展,促進了地區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助農增收取得實效。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走進師宗縣中皓香菇種植聯合社,種植基地里整齊擺放著一排排木架子,鮮潤的香菇從菌棒里破土而出。
    “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制包、接種、滅菌、采菇,一個月平均下來有1500元的收入?!毙郾阪傂郾诖宕迕裼崃加⒏嬖V記者。
       師宗縣供銷社負責人介紹,中皓香菇種植聯合社主要從事香菇種植、加工和銷售,產品遠銷東南亞國家,效益一直不錯。正是看中了企業的發展前景,市、縣供銷社把40萬元的產業扶持資金以股金形式投到該企業?!斑@樣做一方面可以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有助于企業發展壯大,另外企業必須保證吸納相應數量的村民務工,使村民有穩定的收入?!?/span>
       除了打工收入和分紅,村民可以學到種植養殖技術。雄壁鎮堵雜村的李國方就是個例子,通過在中皓香菇種植聯合社務工學到了食用菌種植技術,他承包了4個大棚種植香菇,第一批已經上市,按行情可以賺到五六萬元。
       近年來,曲靖市、縣供銷社上下聯動,統籌規劃,采取“供銷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三委+基地聯貧困戶”運作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施精準扶貧。如今,這樣的模式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繼續發揮著作用,供銷社負責建立食用菌產業扶貧聯動機制有序推進工作開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負責建立生產種植基地與村三委確定務工農戶,村三委負責協助運作土地流轉等工作。截至2020年底,曲靖市42戶食用菌生產企業累計帶動12312戶農戶,增收15520萬元。這一模式使農戶通過在基地務工、學習,取得收入學到技術,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全省供銷系統狠抓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在推進綜合改革工作中充分發揮全省供銷社的組織與網絡優勢,將產業培育開發納入綜合改革的“合作社建設”體系,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以食用菌產業為例,供銷合作社充分發揮自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優勢,通過“建基地、培主題,強科技”等措施,打造“云菌”綠色食品牌,拓寬群眾致富門路。
       依托食用菌產業辦,全省供銷系統積極推進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圍繞打造“綠色食品牌”的發展戰略,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提出示范發展加強生產基地建設,龍頭帶動加快經營主體培育,創新發展提升深加工水平,科技支撐推進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銷品牌著力打造“云菌”品牌等一系列舉措,助力食用菌產業2019年總產量就達到了66萬噸,農業產值243億元,綜合產值500多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加強產銷有效對接 拓寬群眾致富門路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開展消費幫扶是供銷合作社發揮自身流通優勢、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也是行業幫扶的鮮明特色。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優質、便利流通服務大有可為。如何發揮組織體系完善、經營網絡健全、服務功能完備的特殊優勢,推動產業發展,是供銷社面臨的一份“考卷”。
    “聚焦農產品產銷對接,聚力推動優質特色農產品認定、展銷推介、網絡銷售等關鍵環節,全省供銷系統多途徑拓展渠道助農增收?!笔」╀N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辦好展銷會,搭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抓線上銷售,搭建電商采購平臺。通過鼓勵有條件的州(市)、縣(市、區)供銷合作社成立專業電商公司,培育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構建農產品線上營銷體系,加大培訓力度,指導企業和合作社對接網絡購銷,有力帶動農產品線上銷售。截至2020年底,全省供銷系統電商銷售總額約21.3億元,其中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為13.3億元。2021年上半年,電子商務銷售額15.4億元,同比增長72.4%;“832平臺”上線供應商1240個,上架商品55807個,成交額3.46億元,同比增長285%。
       抓線下銷售,設專區專柜拓寬銷售渠道。全省供銷社積極動員區域內電商企業、農民合作社、商貿流通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增設專區專柜,或者擴大規模,開展一系列主題促銷活動,引導消費者、愛心人士購買產品。
       各地供銷系統大膽創新,因地制宜開展工作。云南供銷電商公司在“云品惠”電商平臺上開設專區,幫助宣威市銷售農副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共幫助銷售農副產品84.15萬元。楚雄彝族自治州動員各電商公司與淘寶、拼多多、京東等平臺公司在線上開設專區38個,累計實現銷售額652.63萬元。昭通市供銷社通過東西部農產品產銷對接,與東莞市、中山市供銷系統企業簽訂農產品購銷協議,2020年實現成交6067.17萬元,涉及單品60多個。曲靖市供銷社開展線上線下農特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幫助銷售農特產品1369.45萬元。
       與此同時,圍繞促進城鄉消費,省供銷合作社正加快建設供銷合作社現代流通體系,充分利用農村現有倉儲資源,加強與第三方快遞企業的資源整合和業務合作,拓展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物流通道,打造“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并加大現代冷鏈物流管理理念、標準和技術應用,建立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全程的冷鏈物流體系,打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
       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全省供銷系統將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以更有力的舉措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力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故事
       迤那村的美麗蝶變
       沿著蜿蜒的小河和盤山公路行至宣威市西澤鄉迤那村,一幅小康圓夢、鄉村振興的生動畫面徐徐鋪開——
       西澤鄉農貿市場熱鬧的人群里,村民孔偉群撿的野生菌一會兒就被搶購一空。依托西澤鄉農貿市場,鄉里趕集秩序井然,村民賣貨銷路不愁。
       一大早,90后返鄉青年繆祥燕的電商小店門前就有村民在等候拿快遞,這個集購物、銷售、快遞為一體的農村電商服務站,讓迤那村也搭上了電商的快車。
    “致富帶頭人”方興林仔細照顧著自己的黃精和魔芋,等到收成了又能多上幾萬元的收入。在迤那村,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帶動,村民們發展特色產業鼓起了“錢袋子”。
       多年前,迤那村還是一個不通硬化路、不通自來水的偏遠小山村,落后的基礎設施嚴重制約了鄉村的發展。2015年8月,省供銷合作社掛鉤扶貧迤那村,將市場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電商服務、實用技能培訓、人居環境改善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大力搭建“五個平臺”助力迤那村實現了脫貧。農村流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增收,農村電商拓寬農產品銷路,志智幫扶增強群眾致富本領,人居環境得到提升,迤那村發展的“大門”被一步步打開。
       針對迤那村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省供銷合作社籌措資金171萬元下大力氣整治提升人居環境。面對西澤鄉政府所在地趕集天人流量大,有市無場的困境,共籌措資金300多萬元,投資搭建西澤鄉農貿市場。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先后引領發展6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一個養豬場,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在宣威市成立云南供銷品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幫助返鄉大學生設立農村電商服務站擴大農產品銷售。每年深入迤那村舉辦食用菌栽培、玉米制種、電子商務、科學養豬等實用技能培訓,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并重,提高群眾就業創業能力。
       交通和硬件設施條件的改善,為迤那村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西澤鄉農貿市場的建成,結束了鄉政府所在地沒有交易市場的歷史,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群眾買賣,有效改變了群眾以路為市、以街為市的交易狀況。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了特色產業發展,目前迤那村百合、辣椒、旱煙等特色產業已達一定規模,年產值超過1600萬元。通過大平臺帶動小平臺的模式,打通了農產品線上線下兩條銷售渠道,迤那村電商服務站銷售菜百合等特色農產品超過10萬元,供銷系統單位和個人每年通過“云品惠”電商平臺線上線下購買消費迤那村農產品在30萬元以上。
       通過實用技能培訓服務、宣傳鄉村振興產業政策、提供技術支持等方式,農民傳統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有效提高了農民種植養殖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全村群眾幸福感普遍增強,群眾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大為改觀,文明風尚普遍提升。
       隨著迤那村順利實現脫貧出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曾經的建檔立卡戶何汝龍正盤算著學駕照,用攢下的積蓄買輛車;生豬養殖場負責人何坤剛出欄了400頭生豬,不錯的價格讓他決定繼續擴大養殖;返鄉青年繆祥燕決定創立自己的“宣迤閣”農產品品牌,助力銷售家鄉的優質農產品……
       如今再看迤那村,基礎設施的改善,為鄉村振興添活力;特色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增底氣;農民收入的增加,為鄉村振興厚實力。相信迤那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圖景將會很快到來。

著力通過打造“云供銷”品牌

提升市場競爭力,培訓農產品基地,改造基層網點,夯實流通基礎,完善縣域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提升物流、服務、體驗、質量追溯等功能

copyright?云南供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极品凹凸一av视觉盛宴